【名师大讲堂】世界一流的匠人=30条法则+8年苦行僧式的修炼

世界一流的匠人=30条法则+8年苦行僧式的修炼



                                                                    2017年4月25号,尊胜学院第五届名师大讲堂--【匠人精神与5S管理】
                                                           企业家论坛,在学院基地月溪书院圆满结束...



                                                                    据统计,世界上迄今为止存在200年以上的企业一共有5586家,其中德
                                                           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
我们的邻居日本有3146家,而中国仅
                                                           有9家..
.日本为什么这么牛?是因为日本普遍存在的匠人精神。

                                                                    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要构建自主品牌,传承百年辉煌,一定要留
                                                           住工匠精神这个灵魂,没有这个灵魂,注定就走不长远。


 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到底是什么?

                                                                    2016年3月5日,国家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首次提到“工
                                                           匠精神”,其背后还有着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次考察中,李克强总理参加了一个钢铁煤矿行业产能过剩座谈会,发
                                                           现我们中国无人可以生产圆珠笔头的圆珠,
作为一个GDP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我们可以生产飞机,生产高铁,生产大炮,甚至是航空母舰,却连一个小小的
                                                           圆珠都生产不了...



                                                                   尊勝学院院长孙老师分享:

                                                                   
何为匠人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

                                                                   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
                                                         2015年9月份,我到日本京都的一家企业进行参访
这家企业叫做秋山木工,这
                                                         是一家以“匠人精神”著名的企业,创办人秋山利辉是日本国宝级匠人。

 
                                                                  在日本,匠
人也称之为“职人”。日本职人,他们不生产商品,他们传
                                                          承生活 !


                                                                   秋山木工:30条匠人法则+8年苦行僧式的修炼=世界一流匠人



                子明老师与秋山利辉2015合影于日本横滨秋山木工本部


                                                                    日本最国宝级匠人——秋山利辉

                                                                    他是“活在天命中、为天命而活”的人。他认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
                                                           技术更重要。

                                                                     一个人首先要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体内的一流精神,才能达到一
                                                           流的技术。如果心能变得一流,术必然也能登峰造极。”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秋山木工培养一流匠人的法则直
                                                            溯人伦的本源:让学徒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
让父母开心。一流的匠人最重要
                                                            的是要用心感受客户的需求,与客户产生心灵的互动,做出让客人满意和感
                                                            动的作品。
不能让父母开心的人,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作品。有孝心的人才有
                                                            可能成为一流的匠人。




                                                                    他对学徒实行八年育人制度。第一年教做人技术,四年学做徒,三年学
                                                          带徒。
60%的时间学做人,40%学技术。企业都需要人才,而匠人培养的都
                                                          是一级人才。
                                                                 
这八年的育人制度总结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秋山利辉先生整理出「匠
                                                          人须知30条法则」的标语,透过反复背诵,让一流匠人的标准渗透到潜意识
                                                          里。礼仪、感谢、尊敬、关怀、
谦虚……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每一条都是貌
                                                          似简单的基本道理,却能有效地磨练心性和品格,唤醒每个人体内的一流精神。



                                                                    秋山又提出了“守、破、离”三字决。一到五年,学员要学会“守”。
                                                           “模仿师傅的一切,对师傅所说的事情,
要全部回答:是。老老实实吸收师
                                                           傅传授的知识。”六到八年,学员要学会“破”。“就是融合创新,在守之
                                                           上要有自己的想法,
要把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变成自身之本领。”八年之
                                                           后,学员就必须“离”。“我会将学员赶出学校,让他们去开创自己的天地。

                                                           ”很多人都骂秋山傻:“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这么放走了。”但
                                                           山回答:
“我的目标是培养十个超越我的徒弟。”



                                                                    秋山先生说:“这8年里我们教的不仅仅是技术,最关键是在教徒弟们
                                                            的人性、心性和德性。
最终的目的是要淬炼一颗心——纯净、坚韧、浓缩
                                                            的匠人之心:不需要追求木工手艺的至善至美,
而是精神上的纯然认真,
                                                            以此而通神明。
如果没有一流的心性,怎么会有一流的技术,怎么会成
                                                            为一流的匠人!



因为他的“八年育人制度”,


因为他的“守破离”三字诀,

因为他的“学徒十则禁规”,

因为他的“匠人须知30条”......

                                                                    在40年授徒中,秋山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木工,其中有50名被视为
                                                           世界木工大师,活跃在各个国家,成为日本木工称霸全球的“顶梁柱”。


                                                                      日本百年老店为何能居世界之首,并远远超过其他各国。原因就在于各
                                                            行各业,都有秋山这样的传承。

                                                                      秋山这样说:“真正顶尖的人、大师级的人,都是‘德’在前面。我的
                                                            工作就是培养一流匠人,用八年时间
慢慢教他德行、做人,成为一流的人之
                                                            后,就能成为一流的工匠。有了德行和精神,才能走得很远很高。”



                                                                      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这个世界的,如果有一天发现了自己的天命,接
                                                             下来的人生就会从此变得非常幸福和喜悦

                                                                      大部分人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天命,但每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现在
                                                              做的事情当成天职来做,做着做着

                                                                      就会知道自己真正的天命是什么了。活在天命中、为天命而活,就是匠
                                                              人精神。



5S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
                                                            素
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一种独特的管理办法。

                                                                     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
                                                         ,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


匠心独运从厕所文化开

                                                                     本次论坛上,田中光学总裁石野千寻亲临现场,和大家分享了他在中国
                                                            创业的精彩故事!
他刚来中国的时候

                                                                     培训员工是从洗厕所开始的;洗了三个月厕所,终于感化了所有的员工;
                                                            
他使员工精神面貌和执行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司扭亏为盈,并将田中光学做
                                                            成业内一流品牌;

                                                                     一个只有80人的公司,却创造着原来200人的价值,去年净利润还获得
                                                            17%的增长,产品合格率为99·8%;
公司推行无人管理仓库,员工上班不需要
                                                             打卡,全员参与企业经营
等非常棒的管理制度...




子明老师、柏总和石野先生、梦林老师

                                                                     石野先生靠洗厕所征服了公司所有员工,其实洗厕所的过程就是在洗心,
                                                            洗自己...他的坚持感化了所有的中国员工,

                                                                     全公司也因此顺利推进落地了5s管理。说:“我们的公司制作的不是
                                                            产品是制造笑脸。我们公司的使命就是满足员工物与心两方面幸福。”




田中光学市场总监张梦林分享

                                                                   率先垂范  知行合一:公司一开始实行5s并没有得到员工的支持,连她自
                                                          己也是排斥的,而后被老板的坚持所感动

                                                                   出于对老板的感恩,主动开始清洁,让不想干的员工站在一旁看他们清洁,
                                                          
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员工

                                                                 “我都这样干了,你自己看着办。”出于本性,后来慢慢越来越多的员工一
                                                          起清洁了,最终公司完美的实行了5s管理。







 5s管理的意义

5s管理背后的意义就是匠人精神。透过5S提高心性,从而拓展经营。

如何做一个管理者?

要想改变别人,要先改变自己。

以成就员工幸福为出发点

一个企业的品牌就是员工,员工是最好的解说者。 



茶人阿峰的故事

他用一杯茶,温暖了一座城市......



茶道匠人 冯民峰




识 茶

   


                                                                    我叫冯民峰,在做茶叶之前,做了二十多年的摩托车维修,现在开了一
                                                           个小茶馆。

                                                                     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有点迷茫,于是到处拜访名师学习,了解
                                                            到茶叶其实就是树叶
而它从古至今也有三个时期的走向,第一个是药用阶段,
                                                            古人拿来解毒;第二个是食用阶段
可以拿来充饥,第三就是现在我们拿来饮用。 



                                                                   当我学习到一泡好茶原来是这么艰辛的,我会更加珍惜它,所以我会用心
                                                           冲好每一泡茶,饮茶的空间很重要

                                                                   这里原来就是我的摩托车维修店,现在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整理茶室,
                                                           布茶席,插插花
将这个小茶馆整理得干干净净,这个时候,人也会更加平静,
                                                           人和茶室一起等待客人的到来。





泡     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我的心开始安定下来,开始思考做茶的意义,茶
                                                             应该是轻松之下请客或者自用的

                                                                      你习惯了怎么泡就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喝,管他三七二十一!“淳朴
                                                             自然”,一个真字就跑出来,喝茶不要规矩,要真性情!



                                                                    喝茶其实就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做人也如此。我每天坐在茶馆,接待
                                                           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从他们交谈中发现

                                                                    其实现在大家的生活已经很好,但感觉大家还是很多烦恼,烦恼都是因为
                                                           他们向外要的太多。



悟     茶
  
                                                                    感恩子明老师,当我在最迷茫的时候,我遇见明师!我读书不多,于是我
                                                          听话,照做,先把我们的产品做好

                                                                    因为是给朋友们喝下肚子里的东西,所以要不断研发好产品!老师还让我
                                                          在发了个大愿,“要我通过这个平台去“普渡众生”

                                                                    通过做茶业这个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广结善缘!当目标方向明确的时
                                                          候,我觉得世界都会为我而让路的!




                                                                    现在我自己也在尝试做一件事,我想每天把煮好的茶水放在门外,免费给
                                                           人取用;这个也是一个考验

                                                                    考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考验我自己能坚持多久,但我相信,当大家不再
                                                           去猜忌对方究竟想从你身上获得什么
而是你可以帮助对方什么的时候,这个“
                                                           免费的茶”就会随着我的茶馆一直存在。




                                                                     过去在行路途中有些类似驿站的地方,里面也会放着大茶壶和杯子,可以
                                                            给过路的人喝,
老师说在古代就叫“施茶”!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当代,这一充满人情味的举动有可能
                                                            引起各种猜疑的目光

                                                                     而正因知道会有猜疑和不解而继续坚持去做,才让人觉得这免费的茶喝起
                                                            来不一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秋山木工学校《匠人须知30条》

0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

0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

0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一个开朗的人。

0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

0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

0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

0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0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响应的人。

0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为他人着想的人。

1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爱管闲事”的人。

1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

1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

1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

1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很会打扫整理的人。

1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明白自身立场的人。

1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

1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1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注重仪容的人。

1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2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熟练使用工具的人。

2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做好自我介绍的人。

2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拥有“自慢”的人。

2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发表意见的人。

2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勤写书信的人。

2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

2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善于打电话的人。

2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

2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花钱谨慎的人。

2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会打算盘”的人。

3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撰写简要工作报告的人。